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丨挺起河南制造硬脊梁
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丨挺起河南制造硬脊梁
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丨挺起河南制造硬脊梁
郑煤机(zhèngméijī)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液压支架。本报资料(zīliào)图片 记者 聂冬晗 摄
洛阳,著名(zhùmíng)的老工业基地,一批“共和国长子”齐聚于此。
初夏时节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,忆起新(xīn)中国(zhōngguó)波澜壮阔的工业化之路,强调“制造业是(shì)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”。
历史已经书写。我国仅用了70多年时间,就(jiù)走完发达国家300年的工业化道路,在世界文明史上前所未有(qiánsuǒwèiyǒu)。
党的十八大(dà)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(duōcì)赴河南考察调研,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。
“推动中国(zhōngguó)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、中国产品(chǎnpǐn)向中国品牌转变。”
“制造业是(shì)实体经济的基础,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,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(yōushì)的重要支撑。”
“现代(xiàndài)制造业(zhìzàoyè)离不开科技赋能,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,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。”
殷殷(yīnyīn)关怀凝心聚力,深深期许催人奋进。
“任何(rènhé)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。”这不仅是发展的(de)方向,更是时代的命题。
当前,河南经济已迈入厚积薄发、加速崛起的新阶段,踏上了迈向工业强省(qiángshěng)的新征程。深刻领会总书记对河南的嘱托,聚焦“两高(liǎnggāo)四着力”,持续保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,加强(jiāqiáng)自主(zìzhǔ)创新,加快转型升级,一步一个脚印,就一定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,迎来更加(gèngjiā)光明的前景。
“制造业是国民经济(guómínjīngjì)的重要支柱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(hélǐ)比重。”
驱车驶入洛阳(luòyáng)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,“挺起民族轴承工业(gōngyè)的脊梁”一行金色大字,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
这家企业(qǐyè)建成于“一五”期间,同期建设的还有矿山机械厂、耐火材料厂、拖拉机制造厂等7个(gè)国家重点项目。
它们曾创下诸多(zhūduō)共和国第一:第一台大型拖拉机、第一台大型球磨机、第一批汽车(qìchē)变速箱轴承……
如今,我国制造业规模(guīmó)已(yǐ)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,神舟飞天、蛟龙入海、嫦娥奔月、北斗组网,一个个国之重器中,洛阳制造的身影(shēnyǐng)闪耀其间。
“我们坚持(jiānchí)发展实业,从过去洋火、洋皂、洋铁等靠买进来,到现在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(qíquán)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,这条路走对了。”
70多年来,河南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完成(wánchéng)了工业化进程,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(xīnxīng)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。
建成了门类齐全的(de)现代工业体系,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;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40个,207个中类的197个,成为众多产业(chǎnyè)循环的发起点、支撑点和(hé)结合点。
抚今追昔,更加坚定了河南发展制造业(zhìzàoyè)的决心。
“制造业是(shì)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(bìxū)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。”
党的十八大以来,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,河南以深化供给侧(cè)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,工业经济持续转型(zhuǎnxíng)升级、新动能加快(jiākuài)孕育,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。
特别是“十四五(shísìwǔ)”以来,河南鲜明提出制造业(zhìzàoyè)立省、建设制造业强省的(de)目标,从提质发展5个传统产业、7个新兴产业、6个未来产业,到聚力建设“7+28+N”重点产业链群,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(jiāsù)成型。
扛起新使命,干出新作为。2021年至2024年,在全球(quánqiú)贸易受到严重干扰的不利形势下,河南制造业仍逆势而上,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稳稳跑赢全国(quánguó)平均水平(píngjūnshuǐpíng)。
去年,河南工业(gōngyè)投资(tóuzī)、制造业投资、民间投资增速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工业大省第一,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回升,工业增长对经济发展的“压舱石”作用格外有力(yǒulì)。
今年以来(jīnniányǐlái),我省更是推出(tuīchū)一系列超常规、快节奏、具体化的举措,为河南制造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前4个月(yuè)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、工业投资增速在去年(qùnián)高增长的基础上,仍旧领跑工业大省,挺起了制造业的脊梁。
从大国重器捷报频传、新能源汽车(qìchē)飞速发展(fēisùfāzhǎn),到人工智能浪潮澎湃,制造业已经成为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。
“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,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,走自主创新(chuàngxīn)的(de)发展路子。”
洛阳轴承集团(jítuán)和中铁装备集团,分别在洛阳和郑州,一个生产“工业关节”轴承,一个制造“工程机械之王”盾构(dùngòu)机。
两者(liǎngzhě)既是产业链上的伙伴,又都曾饱受“卡脖子”之苦。
主轴承作为盾构(dùngòu)机的“心脏”,其技术水平、制造精度和质量要求,直接决定了盾构设备的使用寿命。曾几何时,中国盾构机全部(quánbù)采用洋(yáng)轴承,不仅价格高,就连维修也得邀请外方人员。
“不让别人‘卡脖子’,就得锻造核心竞争力。”中铁装备(zhuāngbèi)掘进机研究院院长贺飞介绍,从2015年起,中铁装备联合洛阳轴承集团、郑州机械研究所等(děng)单位,开展(kāizhǎn)盾构/TBM国产(guóchǎn)主轴承、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工业性试验,并取得重大突破,让盾构机用上了中国芯。
“我们(wǒmen)始终锚定突破‘卡脖子’技术,如今(rújīn)能生产3万余种产品,有内径(nèijìng)6毫米的‘袖珍款’,也有外径15米的‘巨无霸’,一系列国家重大(zhòngdà)工程中,都有洛轴的贡献。”洛轴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(dǒngshìzhǎng)王新莹感慨道,“掌握关键核心技术,只能靠自力更生奋斗,靠自主创新争取。”
践行“三个转变”,中铁装备也(yě)持续加快原始技术创新,产品从单一应用到多元应用,从只能水平掘进(juéjìn)(juéjìn)到斜向、竖向、拐弯、爬坡(pápō)等多维空间掘进,从人工驾驶(jiàshǐ)到自动掘进,从零星出口到覆盖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,市场占有率连续13年保持国内第一,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……
他们从跟跑到并跑,再到部分(bùfèn)领域领跑,生动诠释(quánshì)了自力更生、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的极端重要性。
历史一再证明,关键核心技术要(yào)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,只能靠自己(zìjǐ)干出来。
和洛轴(luòzhóu)同龄的中信重工(前身为洛阳矿山机械厂)用自主创新赢得了一项项冠军:世界最大宽厚板轧机、集烘干研磨于一体(yītǐ)的干法球磨机、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锻件……手握1600多项专利,创造了超300项国内(guónèi)乃至世界第一,由此锤炼出全球稀缺的高端(gāoduān)重型装备制造工艺体系(tǐxì)。
郑煤机(zhèngméijī)从“中国第一架”到“世界第一高”,从技术(jìshù)跟随到科技引领,紧紧抓住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机遇期,自主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智采系统,实现从卖装备到卖技术和服务(fúwù),大步迈向具有(jùyǒu)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集团。
把创新(chuàngxīn)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。近年来河南以(yǐ)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(wèi)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,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全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、经济强的通道。
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近些年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,先后揭牌27家省(jiāshěng)实验室、55家省产业(chǎnyè)研究院、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,努力实现优势(yōushì)领域、共性技术、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。
如今河南(hénán)的电力装备(zhuāngbèi)、盾构装备、农机装备、矿山装备等装备制造业水平领跑全国;金刚石材料、尼龙材料、纳米材料等一批新(xīn)材料异军突起;神舟飞船、国产(guóchǎn)航母、C919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中,都镌刻着河南制造的身影。
宇通(yǔtōng)客车(kèchē)驶向五大洲、洛阳钼业跨国并购、卫华起重逆势出海……越来越多的河南制造(zhìzào)凭借拳头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,一台台高端装备、一个个典范工程在全世界树立起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、中国速度(sùdù)、中国质量的金字招牌,实现了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蝶变。
“河南作为(zuòwéi)经济大省,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,以科技(kējì)创新为引领,因地制宜发展(fāzhǎn)新质生产力,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。”
人工智能(réngōngzhìnéng)、大数据、新能源、新材料…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,不仅改变着产业形态,更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(guānjiàn)变量。
河南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,促进传统产业(chuántǒngchǎnyè)向高端化、智能化(zhìnénghuà)、绿色化转型,夯实强国(qiángguó)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,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。
攻坚“卡脖子”芯片。研发中国人自己的光分路器芯片,把光纤网络高效送到千家万户。仕佳(shìjiā)光子十年磨一剑,实现PLC光分路器芯片、AWG芯片、DFB激光器芯片国产化。随着AI算力需求的爆发,该(gāi)公司今年一季度(yījìdù)营收翻倍、净利润增长(zēngzhǎng)10倍。
做强智能(zhìnéng)传感器。一块小小的电子皮肤集成多个传感点,可以采集压力、温度等(děng)多种信号,帮助具身智能机器人完成丝滑(sīhuá)的交互。汉威科技柔性传感器已用在人形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、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,让河南(hénán)传感器产业名片越擦越亮。
突破(tūpò)关键材料。从一个元素到一个产业,多氟多围绕“氟”写出了(le)新材料的大文章。历经8年时间、上千次试验,攻克了锂(lǐ)电池核心原材料六(liù)氟磷酸锂,将价格从每吨约100万元降到约10万元,并改变了全球六氟磷酸锂的产业格局。
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,从一般技术到核心技术,从传统(chuántǒng)制造到智能制造,河南制造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,向着价值链中(zhōng)高端进军。
建设现代化(xiàndàihuà)产业体系,离不开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(jīchǔ)和市场需求,我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。
发挥河南超硬材料全(quán)产业链优势、打造全球一流的(de)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,围绕中国一拖(yītuō)龙头带动作用、打造洛阳(luòyáng)现代农机装备集群,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首次有了河南制造的身影,“7+28+N”产业链群建设全面起势。
51家企业荣膺国家制造业(zhìzàoyè)单项冠军企业,414家企业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(jùrén)”企业……河南制造从“傻大笨粗”逐步转向(zhuǎnxiàng)更加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。
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在于创新(chuàngxīn),既有(yǒu)技术和业态模式的创新,也有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。
超短超强激光平台、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、郑州国际航空(guójìhángkōng)物流枢纽等(děng)重大枢纽平台能级不断提升;“空陆数海”丝绸之路连接世界,物流链、供应链、产业链联动(liándòng)成网,加快构筑中部对外开放新高地。
担当国之大者,奋进制造强省。2025年开局(kāijú),河南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(lìngrénzhènfèn)的“开门红”答卷,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,不仅彰显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担当,更(gèng)展现出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韧性和(hé)澎湃动能。
今日之河南,不仅是(shì)经济大省、农业大省、人口大省,新兴(xīnxīng)工业大省正在成为中原大地的新标识。
凡是过往,皆为序章(xùzhāng)。面向未来,我国已经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(xīnxíng)工业化、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。只要始终守住创新这个内核(nèihé)、夯实制造业基础、加快(jiākuài)发展新质生产力,河南制造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